“东数西算”8个枢纽节点够不够

2022/4/2 8:06:37      点击:

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在今年2月份终于全面启动。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、成渝及贵州、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等8个枢纽节点地区也成为数字基建行业众所瞩目的焦点。

毫无疑问,成为国家枢纽节点会带来数之不尽的好处,包括且不限于政策的倾斜、能源配给上的优先,源源不断的各界投资,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业广泛关注蕴含的发展潜力。

因此,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、成渝及贵州、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这8个枢纽节点建设正式获得发改委的确认后,很多非枢纽节点地区纷纷表示要争取成为节点地区。比如,在今年两会期间,来自河南、福建、湖北、东北等多个地区的人大代表纷纷建议,在上述地区增加建立新的国家枢纽节点。

那么,“东数西算”8个枢纽节点到底够不够,其它地区是否还有成为枢纽节点的机会呢?

“东数西算”工程与国家枢纽节点

追溯“东数西算”政策,最早出现在政府口径中应该是在2020年3月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篇题为《东数西算:我国数据跨域流通的总体框架和实施路径研究》的署名文章中。文中提到“基于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和问题,结合三层次分析框架探索性提出‘东数西算’构想,为构建完善我国数据基础设施格局提出政策建议”。

当然,在行业内部,我国算力结构不均衡、核心城市能耗指标紧张等问题早已引起了重视,因此“东数西算”的概念提出的更早,只不过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和站在全国整体角度的解决方案。

最早与“东数西算”相关的政策,是2020年12月国家发改委、网信办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能源局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》(发改高技〔2020〕1922号,下文简称“指导意见”),要求“统筹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,根据能源结构、产业布局、市场发展、气候环境等,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等重点区域,以及部分能源丰富、气候适宜的地区布局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。”

显然,在这个阶段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等四个“重点区域”的“东数”国家枢纽节点地位就已经“内定”了,其它枢纽节点也自然要选择“能源丰富、气候适宜的地区”。

“指导意见”还要求“节点内部优化网络、能源等配套资源,引导数据中心集群化发展;汇聚联通政府和社会化算力资源,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;完善数据流通共性支撑平台,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;牵引带动数据加工分析、流通交易、软硬件研发制造等大数据产业生态集聚发展。节点之间建立高速数据传输网络,支持开展全国性算力资源调度,形成全国算力枢纽体系

2021年5月,四部委再次联合印发《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》(发改高技〔2021〕709号,下文简称“实施方案”),正式提出了“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,以及贵州、内蒙古、甘肃、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”。

此时,8大枢纽节点的布局就已经正式确立。

先行先试与适时增加

为何选择这8大地区建设枢纽节点,前文已经提过部分原因,从“实施方案”对各节点的定位也能一窥端倪。

“实施方案”表示,对于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等用户规模较大、应用需求强烈的节点,重点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,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、用能、水、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,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,扩展算力增长空间,满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。

对于贵州、内蒙古、甘肃、宁夏等可再生能源丰富、气候适宜、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潜力较大的节点,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,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,积极承接全国范围需后台加工、离线分析、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,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。

简单来说,就是“用户规模较大、应用需求强烈”“可再生能源丰富、气候适宜”两个主要因素。

640 (9)

来源:《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(2020)》

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《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(2020)》显示,2019年,全国数据产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为广东、北京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、山东、四川、河南、河北和湖南。其中除了山东和湖南都已经被囊括进了枢纽节点之中。

“实施方案”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及要“先行先试”,并“对于国家枢纽节点以外的地区,重点推动面向本地区业务需求的数据中心建设,加强对数据中心绿色化、集约化管理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、服务本地、规模适度的算力服务。加强与邻近国家枢纽节点的网络联通。后续,根据发展需要,适时增加国家枢纽节点。”

可见,国家枢纽节点还有增加的可能。不过对于一个地区来说,未来能否加入国家枢纽节点,除了产业环境、资源条件合适外,地理位置也将成为很重要的因素——如果在邻近的国家枢纽节点覆盖范围之内,那么成为新的枢纽节点的可能性就会大幅降低了。

“东数西算”并非全部

“东数西算”工程的根本,还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系列政策。“指导意见”提出要构建“数网、数纽、数链、数脑、数盾”五大体系。其中对“数网、数纽”两个体系的建设思路为“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,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、规模化、绿色化发展,形成“数网”体系;加快建立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,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,形成“数纽”体系。

“东数西算”工程从产业布局角度看,正是对“数网、数纽”两个体系的落实。而在此之外,“指导意见”提及要求“加强跨部门、跨区域、跨层级的数据流通与治理,打造数字供应链,形成“数链”体系;深化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、金融、能源、交通、商贸、工业制造、教育、医疗、文化旅游、农业、科研、空间、生物等领域协同创新,繁荣各行业数据智能应用,形成“数脑”体系。

显然,基于数据流通和行业应用、城市治理的“数链”与“数脑”体系需要在枢纽节点之外有更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,新建数据中心也不可能都进入到国家枢纽节点之中。因此,在近年来,各省市也在纷纷出台基于自身数字化需求的产业政策,指导本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。

可以预见,我国的数据中心建设在形成布局合理、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的同时,也会在全国各地建成一批行业数据大脑、城市数据大脑,最终形成由8大枢纽10大集群为全国枢纽节点,各地区各有区域枢纽的“满天星”格局。

点击将有更多机房选择